Mr.Winner 壹號人物

Monday, April 10, 2006

2006年4月號

























壹號立委 2006年4月號 No.51

[壹號專題]

謝長廷用英文質疑馬英九 替台灣發聲(李坤城)

謝長廷在卸下行政院長之後,接受哈佛的邀請,擔任甘迺迪學院資深研究員。有些人懷疑,謝長廷的英文行嗎?但其實謝長廷真有一點語言天份。大家除了知道他當院長時,通過初級客語認證之外,其實他在擔任高雄市長的時候,每週都會利用公餘時間,和英文老師上課。所以謝長廷並不是「菜英文」,他在擔任院長接見外賓的時候,也當常直接用英文和外賓交談,而常常讓翻譯坐冷板凳。

在哈佛做研究的謝長廷,得知馬英九的訪美行程,將在哈佛有兩場演講,一場是英文,一場是中文。當時哈佛的教授建議謝長廷,可參加馬英九的中文演講,免得被留美的馬英九比下去。但是謝長廷表示,那場在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的英文演講,國際媒體比較重視,雖然他的英文能力比不上馬英九,但是能為台灣多講點話,替台灣發聲,才最重要,不用擔心他會「沒面子」。

在謝長廷的觀念裏,台灣的領導人來這裡,在政治上就算有不同意見,應該把握每一個機會,從台灣觀點替台灣講點話。所以他參加這場英文演講,並不是要突顯兩人的政治立場不同,而是讓國際社會了解台海的問題,在於中國,而不是台灣,是中國七百多顆飛彈對準台灣,改變了兩岸的現狀。

那天在費正清中心的演講,同時擁有國民黨主席及台北市長身份的馬英九左擁右簇,在大批媒體的包圍下進入會場;相較之下,謝長廷只有助理陪同,隻身來到會場。會場內中國留學生,明顯多於台灣留學生,可見中國學生對於這位高舉「終極統一」的國民黨主席,有許多好感。馬英九的演講題目「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繁榮:建立一個新願景」,洋洋灑灑的敘述國民黨將來如果執政之後,要如何維持兩岸的和平。但對於許多了解兩岸問題的學者而言,馬英九的這場演講,了無新意,單方面對中國示好,並無助於改善兩岸的緊張關係;一中各表的說法,不僅昧於國際現實,中國也無法接受。

冗長的演講結束之後,是現場觀眾提問時間。妙的是,馬英九早就知道謝長廷坐在第一排聽講,但是對於謝長廷的提問,竟裝出大表意外的表情。在幕僚遞送紙條的提醒之下,馬英九才在台上宣佈:「我要在這邊向大家介紹一位傑出的政治人物,就是我們中華民國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先生!」。謝長廷則在全場如雷掌聲中起身。謝長廷先向聽眾表明身份,他曾擔任民主進步黨主席,及台灣的行政院長。謝長廷也幽默的感謝哈佛大學,讓他和馬英九有機會能遠離台北尖銳對立的政治環境,而有一場君子之辯。

謝長廷以英語自我介紹,已經讓來自台北的媒體感到新鮮,沒想到謝長廷接下來仍然以英文向馬英九提問。謝長廷表示,「首先,你是很有權力的人,對台灣現階段的政治情勢,你、陳總統還有我都有責任,但我不想在這點上爭論:有關兩岸和平問題,你和我分屬不同政黨,但我們都來自台灣,維護台灣人民權利與和平應都有共識。」接著謝長廷話鋒一轉,「但對於兩岸目前緊張關係,你談了諸多兩岸和平願景,卻只單方面責怪台灣,忽略了中國對台灣施加的武力威脅,這並不公平;我們不應該忽視中國飛彈對台灣的軍事威脅,而且這會讓世界各國對中共軍事威脅錯誤認知,畢竟對岸軍事威脅是兩岸緊張的最大原因。」

此時馬英九的表情微慍,在美國的台灣媒體也都立即把謝、馬交鋒的畫面傳回國內,有媒體表示,這是謝、馬兩人在二00八總統大選提前交鋒;也有媒體表示,謝長廷點破了馬英九忽略了中國的武力威脅。但最重要的是,謝長廷在這場演講中,成功的向國際社會表示,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才是造成兩岸關係緊張的最大因素,也間接向美國表示,軍購對於台灣自我防衛的重要性。

雖然這場演講的主角是馬英九,但是謝長廷的提問,卻搶走了馬英九不少的風采。尤其哈佛可說是馬英九的「主場」,但是謝長廷不畏壓力,堅持以全程以英文提問,也讓人見識到他的勇氣。難怪事後謝長廷會在他個人的部落格文章「勇氣,政治上的堅持」中提到,「我雖然已六十歲、隻身來到哈佛,沒有任何資源,演講現場可能中國人多於台灣人,但是國際媒體比較重視這場英文演講,我必須利用這個機會替台灣發聲,也有勇氣接受全場英文的挑戰,不怕在國際媒體前「漏氣」,謝長廷利用這個機會,替台灣發聲,非但沒有漏氣,反而贏得更多人的尊敬!

其他專題:
謝長廷哈佛的一天(編輯部)
葉菊蘭的「意外人生」(劉冠岩)
葉菊蘭 再創高雄新榮耀(金振家)
管碧玲的堅持 高雄人驕傲的抉擇(張善和)

[壹號專欄]

孫慶餘 專欄-中看不中吃的「馬英九式獨立」

馬英九三月份的美國之行,一片風光。以台灣美國主管台灣事務的白宮、國務院、國防部高官晤談,堪稱「殊遇」。而這正是馬英九投合美國胃口,認真表態換來的。馬的所有表態,可以用「馬式B型台獨」概括,亦即對美、中及國內三方都面面俱到,乍看頗為討喜。問題是,這些東西中看又中吃嗎?或說有可行性嗎?

說馬英九在美國主張「B型台獨」,是指他強調中華民國為主權獨立國家,國名不叫台灣,而叫中華民國,而且「中華民國現狀原本就是獨立,沒有一個國家需要宣佈獨立兩次」。所謂「B型台獨」,就是中華民國式獨立,領土只及台澎、金馬,又稱為「實質台獨」或「現狀台獨」,與主張更改國號(不論正名或公投或革命)的「A型台獨」不同。

但馬英九的「馬式B型台獨」又與真正的「B型台獨」(或稱施明德式台獨)有別,因為他強調「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規避了「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提法。這種一九四七年「憲法一中」概念,早已成為虛構,尤其在中華民國身分及聯合國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接收後更是如此。

像這樣的中華民國獨立觀點,套用馬自己的說法,是「暫行架構」。馬英九在哈佛大學演說中推銷「解決台灣國際參予的暫行架構」,理由是兩岸可為共同利益而合作,大家都不希望打仗,都希望和平互利。而他的和平互利恰恰需以犧牲「B型台獨」︵中華民國獨」芭為代價,換取中共「善意回報」。

「馬式B型台獨」的更大困難,是中共「善意回報」的不確定:其次是馬英九及台灣內部身受「黨國」思想洗禮的人,難以認真接受「獨立現狀」。僅僅三個月前,馬英九還曾大力宣揚「終極統一」論。而且馬英九從大學時代一直到當選國民黨主席,幾十年來公開發表的文章,無一不是「黨八股」。說他能有多少自由民主思想,確實令人懷疑。他的「馬式B型台獨」最糟的情況,很可能是只有「和解」,沒有「獨立」,亦即所有他在國內外做出的表態,都是為了贏得二00八選舉。

誠然,兩岸需要和解,台灣也不能繼續被國際視為「麻煩製造者」。這對馬英九扮演和平使者,時機相對有利。例如媒體報導,當馬表達「要讓美國在東亞地區的角色更輕鬆」時,參予晤談的美國高官無不面露欣喜。問題是。近年美國盛行的新現實主義(萊斯國務卿正是該一政策代表)並非只講和解,而是為了維持現狀及維護安全(沒有比「一超獨霸」的全球性帝國更反對破壞現狀了。因為破壞現狀就是破壞「一超獨霸巴而和解,它的直接目的還是國家利益。

因此,「一面倒」的和解絕不符合台方國家利益。陳水扁的「積極管理」對傾斜的兩岸經貿互動確有必要。新現實主義雖強調和平互利,但更注意對方藉助合作不斷削弱己方實力,或利用和解而大膽擴張軍備(中國已連續十多年國防支出以一五%左右速度成長),同時國際分工式的合作及獲利愈多,己方的脆弱性也愈大。

這可能是馬英九及連宋等「黨國思維」見所不及之處。

此外,馬英九博取中共信任的「五要」,特別是「九二共識」,只是國民黨的一廂情願。馬英九間若無「九二共識」,導月辜汪會談?但他忘兩岸第一次會談的國際宣傳性,正是中共所要的。「九二共識」可以只是一次性的共識,辜汪見完面後就束之高閣,也可以是對刀讓你自說自話,只「選擇性」同意其中一點(即同意「一中」,不理「各表」)。

台方既要強調和平互利。就不能犧牲國家最根本利益,「一面倒」屈從中共解釋。像去年四月的「連胡共識」,國共「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卻未對「九二共識」進行討論,連「中華民國」都在連宋訪問團中消失,就是一個惡例。試問:否定了中華民國獨立的「九二共識」,可以成為中華民國政府或朝野政黨與中共雙贏的前提嗎?這能叫雙贏嗎?

「一中各表」是「一中」之內暗含「兩個中國」,不但兩岸皆可各自解讀,也具有未來整合性(如「一中二國」)。這是大多數台灣人不反對的方式。但既然連宋放棄各表在先,馬英九又強調「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在後,經過重重虛構,「馬式B型台獨」早已破綻處處,堪稱「七寶樓台,拆之不成片段」了。

其他專欄文章:

潘榮禮 專欄-合作共生 是台灣進步的新文化

楊憲宏 專欄-戰士的義務

老包 專欄-馬民主脆弱

曹長青 專欄-馬英九在美幫助中國統戰

阮昭雄 專欄-給馬英九先生的一封公開信

李俊毅 專欄-「長期租用」才是真正圖利財團

陳英燦專欄-ETC衝衝衝,衝垮施政核心價值

陳光復 專欄-馬英九的美國面試

[壹號社論]

高雄一戰,民進黨不能再敗

[封面故事]

游錫堃 逆境突圍(簡余晏)
游錫堃轟馬 搞造神運動(李泰源)
林家龍 記取教訓重新出發(金振家)
三一八反侵略 二十萬人嗆中國(張善和)

[壹號拼選戰]

入主北市府 老宋籌謀突圍(李泥)
嘉義再敗 引爆本土政權危機(張善和)

[壹號狙擊]

林淑芬亂批打謝 派系惡鬥噁心(鄭天鐳)
馬英九露馬腳 一次露三點(陳智賢)
馬英九 在英國被吐槽(編輯部)
張榮發 砸錢討好馬英九(王思源)

[壹號拼文化]

文化 從社區需求出發(汪文芳)


......更多內幕,請見壹號人物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